欧日韩性爱在线视频_婷婷开心中文字幕_婷婷性爱五月天超级AV无码高清_一本加东京色视频

光明日報|湖南:以文塑旅繪新景 且懷詩意赴遠方

2024年05月08日

博物館里,新潮的展覽吸引年輕人踴躍打卡;百年老村,古老的街巷喚起濃濃的“鄉愁”記憶……“五一”假期期間,湖南各地端上熱騰騰的文旅大餐,讓游客感慨“湘當有味”。

近年來,湖南全省文旅系統緊緊圍繞加快建設文化強省和世界旅游目的地的目標,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2023年,湖南接待旅游總人數65781.22萬人次,同比增長51.28%;實現旅游總收入9565.18億元,同比增長47.43%。如今,隨著湖南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發展,三湘大地“古色”更濃,“紅色”熾熱,文旅產業正成為促進湖南開放崛起的新力量。

  科技賦能:打造文旅消費新場景  

動動手指,點點屏幕,跟隨箭頭的指引便可輕松漫游馬王堆漢墓,身臨其境參觀43個展覽。若想要仔細了解,還可“湊近”觀看文物細節和展板文字。在博物館“一票難求”的今天,湖南博物院的“數字展館”正在讓更多人實現“逛展自由”。

“我們運用數字化手段,讓‘馬王堆’和漢文化在數字世界‘活’起來。”湖南博物院院長段曉明說。

1月8日,湖南博物院以馬王堆漢墓出土文物及其蘊含的歷史文化內涵為核心資源,對部分高等院校及企業免費開放“湖南博物院品牌”和“馬王堆數字資源庫”授權。

“這意味著,我們可以和更多單位合作,深度挖掘文物價值,促進文物資源與科技創新成果有機融合。”段曉明說。

“從動態復原辛追夫人風貌,到‘置身’楚漢名城長沙的漢文化生活場景,再到購買一件素紗單衣的數字藏品……萬物皆可沉浸。”馬欄山(長沙)視頻文創園管委會副主任胡朝暉認為,讓文物“活”起來的基礎是數字基因庫,核心是創造性轉化,實現文化遺產從實物“存量”轉換為數據“增量”。

目前,湖南博物院網上虛擬展覽數量達86個,360度全景數字展廳達43個,涵蓋展品文物超5000件。湖南博物院正通過打造文博新基建,以虛擬數字人創造新的消費場景,探索形成馬王堆文物數字活化路徑。

古典與現代交融,歷史和現實交匯,這樣的場景在馬欄山視頻產業文創園不斷上演。在云上欄山4K電影修復機房內,50多年前的黑白電影《雷鋒》,經過AI與人工修復,畫面上的劃痕、臟點、閃爍消失了,換來的是飽滿自然的山川色澤,以及人物臉上洋溢著的青春氣息。

一代京劇藝術宗師梅蘭芳,在數字技術加持下“復活”,現場向觀眾和全球“梅粉”致意;一圈圈老電影膠片,像履帶一樣穿過膠片數字轉換儀,升級迭代成為高清數字版……

“湖南深化科技在文旅領域的應用,賦能內容生產創新、產品和業態創新、治理方式創新、消費體驗創新,推動文化事業和文旅產業轉型升級,促進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湖南省文旅廳科技教育處處長周樹韜介紹,目前,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形成了涵蓋創意、內容制作、儲存、播發、交易的數字文化產業鏈,一大批技術底座、孵化平臺、重點項目開花結果,諸多文創、科創型企業迅速發展。

  “喚醒老屋”:激發傳統文化新活力  

走進郴州市桂陽縣和諧村,古樸悠然的老屋一字排開,夕陽映得瓦片一片金黃,不時從中傳來的瑯瑯讀書聲在田間回響。村中曾經的廢棄老屋如今蝶變為種類豐富的“非遺研學基地”,正煥發著新的生機。

地處湘南的郴州,是湖南古村落和民居建筑保存最多的地區之一。青山綠水中,格局完整、功能完善的古村落星羅棋布,萬余棟青磚黛瓦、翹角飛檐的古民居點綴其間。

“老屋不僅蘊含著建筑美學,與其所屬的傳統村落世代相傳,更寄托了無數人的鄉愁。”郴州市副市長羅成輝說,近年來,郴州啟動“喚醒老屋”試點計劃,在保護老屋的同時喚醒沉睡文旅資源。

在郴州市北湖區茅坪村,村民肖秀玲響應號召加入“喚醒”隊伍,她租下村中兩棟老屋,一棟做起農家樂,一棟開起茶館。作為“喚醒老屋”行動的首批村民,她不僅享受了3年免租金待遇,還參加了當地提供的各類座談、培訓、觀摩活動。

“遠離城市喧囂的田園生活,充滿古風的‘詩與遠方’,吸引了不少游客。”忙碌起來的肖秀玲打算再租一棟老屋,拓展民宿、燒烤等業務,把更多當下流行的休閑方式注入古村,吸引年輕人享受古村慢時光。

湖南不斷推進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利用,實施非遺數字化保護工程,加強古建筑、古村落、古樹名木和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在郴州、湘西等地,一幢幢長期無人居住的老屋經過搶修保護和合理利用,舊貌換新顏,轉變為精品民宿、研學基地、村史展覽館、農產品展銷館,為村莊帶來更多人氣,也激活了鄉村振興發展的生機和活力。

永州浯溪碑林是中國最大的露天摩崖石刻碑林,現存唐代至民國摩崖石刻505方,字跡歷經千年風雨。然而,千百年的雨水侵蝕和風化,也讓不少石刻變得肉眼不易辨認,學者研究有難度,大眾更難以理解其價值。

“我們的工作就是讓石刻被更多人看到,擴大傳統文化的影響力。”浯溪碑林數字化項目負責人李武望介紹,他們正在進行數字化采集、數字化修復、二次開發、產業應用等工作,讓石刻文化“活”起來。

“每塊石碑我們都要從8個方位進行光照矩陣數據采集,拍攝上百張高清照片,再由計算機經過20多個步驟處理運算,實現痕跡辨識度0.01毫米的高精度數字成像。目前我們已采集了約150方石刻。”李武望說。

近年來,湖南以大遺址保護與考古遺址公園建設為重點,以傳統村落文物保護為突破口,構建文物保護創新發展新格局,讓陳列在三湘大地的文化遺產、非遺文化,逐漸以真實可感的模樣融入民眾生活。

  薪火相傳:形成紅色文旅新優勢  

4月9日,一列綠皮火車,身著“芙蓉國里盡朝暉”的“新裝”,向前駛去。這是“我的韶山行”紅色研學專列,載著1000多名高中生,從湘西出發,穿山越嶺,奔赴韶山。

窗外,春草如茵,生機盎然;窗內,師生圍繞紅色主題,開展紅色宣講、知識搶答、賽詩活動,氣氛火熱。這列前往紅色旅游目的地的列車,本身也變成了紅色“移動課堂”。

目前,湖南有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38個,數量位居全國各省市區第一。整個三湘大地,遍布著燦若繁星的紅色地標,宛如一座巨大的革命歷史博物館

湖南充分挖掘紅色資源“富礦”,完善革命文物系統保護格局,大力推進文旅融合,開發復合型紅色旅游產品,打造紅色旅游目的地,讓“湖南紅”在新時代更加熠熠生輝。

夜色中,中央紅軍牽著騾馬,抬著輜重,艱難翻越群峰高聳的老山界。激烈戰斗后,在沒有麻藥和手術工具的情況下,醫護人員用木鋸為紅二軍團五師師長賀炳炎完成了截肢手術……在長征國家文化公園(湖南段)重要標志性工程湖南(汝城)長征文化展示傳承館內,應用多媒體投影進行的場景還原,生動再現了紅軍長征途中驚心動魄的場景。

“自2023年9月試運行至今,我們已累計接待游客超16萬人次。”汝城縣考古研究和文物保護中心主任、湖南(汝城)長征文化展示傳承館負責人李毓說。

當前,湖南正聚焦相關革命文物、湖南境內發生的重大革命歷史事件及重大革命活動相關舊址遺址,進行重點保護。圍繞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所涉革命文物,統籌推進整體保護。同時,強化長征主題文物集中連片保護。

在“中國核工業第一功勛鈾礦”所在的郴州711時光小鎮,游客們仿佛穿越回20世紀60年代,重拾昔日711礦生產者的精神力量。從各地前來參觀學習的人絡繹不絕,沉睡多年的老礦山正蝶變成生機勃勃的紅色地標。

湖南加強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利用,用好紅色旅游資源,開發旅游線路,舉辦紀念活動,持續掀起懷念尊崇英烈的社會熱潮。一場場英烈陳列展覽,成為弘揚英烈精神、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傳播紅色文化的重要陣地,打造出的湖南“紅色資源庫”,讓紅色基因薪火相傳。